然而,扎根于缅北的电诈集团并未全军覆没,它们像癌细胞一样转移、扩散,继续危害区域安全。10月份内,一名俄罗斯女子因轻信社交平台“电报”上的境外高薪招聘信息,被犯罪团伙从泰国诱骗至缅甸妙瓦底地区,疑似被迫从事电信诈骗活动。万幸最终在俄罗斯外交官协助下获救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已是今年5月以来公开报道的第二起类似案件。这两起案件的手法如出一辙:来源不明的“电报”平台广告,诱人的海外高薪职位,最终目的地都是缅甸妙瓦底地区——一个被称为电信诈骗窝点的边境地带。最新获救的俄罗斯女子经历了什么尚不得而知,但可以确定的是,她原本期望的工作根本不存在。取而代之的是被犯罪团伙控制,被迫参与电信诈骗活动。俄罗斯驻曼谷外交官伊利亚·伊林已发出正式警告:“请所有公民对网络上声称可提供泰国工作的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轻信!”更令人担忧的是,继这两起案件之后,俄罗斯驻缅甸大使尼古拉·利斯托帕多夫亲口认证,约20至25名俄罗斯公民可能被拘于缅甸电信诈骗中心。大使坦言实际人数难以核实,但指出不排除部分人是自愿参与诈骗活动。这一细节揭示了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生态的新变化——犯罪团伙的招募范围已从东亚、东南亚扩展至东欧地区。
妙瓦底水沟谷地处缅甸东南部,与泰国接壤,地理位置特殊,长期以来局势复杂,地方武装势力盘踞。近年来,该地区被电信诈骗集团盯上,逐渐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诈骗窝点之一。诈骗分子利用当地宽松的监管环境和低廉的运营成本,大肆建设诈骗园区,招募人员,针对中国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多国公民实施诈骗,涉案金额巨大,社会影响恶劣。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,中国、泰国、缅甸等多国联合行动,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行动。尽管各国联合打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滋生犯罪的土壤与深层网络仍未根除。犯罪团伙不断变换手法,调整招募目标,寻找执法薄弱环节。俄罗斯公民接连落入电诈陷阱表明,这些犯罪网络的触角正在伸向更远的国家,利用全球经济下行、求职困难的环境,以高薪职位为诱饵,吸引更多受害者上钩。打击跨境电诈犯罪,仍需“坚持不懈盯着打、追着打”。这需要各国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情报共享、联合行动,也需要提高公众防范意识,特别是对互联网上的高薪招聘信息保持警惕。同时,社交平台“电报”作为犯罪招募工具被频繁利用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。平台方需要承担更多责任,监测和清除这类犯罪信息。唯有通过持续的国际合作和全方位的防范措施,才能逐步铲除这一危害区域安全的毒瘤,保护更多潜在受害者免于陷入电诈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