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缅甸境内利用视频通话实施勒索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加,诈骗分子一般会通过Facebook、Viber和Telegram等社交平台,以录制不雅视频为手段进行敲诈勒索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据多位受害者反映,诈骗分子通常会伪装成普通用户发起视频通话邀请。一位曼德勒市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:”接通视频后,对方会立即展示性器官,短短几秒后就挂断。随后就会收到录制好的视频和勒索信息,威胁要公开视频或发送给亲友,除非支付赎金。”该市民表示,其身边已有多个朋友遭遇类似骗局,并提醒民众不要接听陌生人的视频通话请求。
据了解,此类案件的受害者往往因担心名誉受损而选择妥协。一位仰光市民透露:”犯罪分子专门挑选性格温和、容易妥协的人下手。即使在仰光这样的大城市,也有不少人因害怕而支付了赎金。”多数受害者都是在不堪其扰后,才选择将事情公之于众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类犯罪的目标群体正在发生变化。根据社交媒体用户提供的信息,2023年之前这类案件主要针对女性,但自2023年起,男性受害者的比例开始显著上升。
根据缅甸现行法律法规规定,此类行为已构成犯罪。《网络安全法》第72条规定,以电子方式传播不当内容者,可被判处1至6个月监禁,或处以100万至1000万缅元罚款,或两者并罚。同时,《电信法》第66条(d)款规定,通过网络进行威胁恐吓者,最高可判处2年监禁或100万缅元罚款。

警方提醒民众,如遇类似情况应保持冷静,切勿轻易转账;建议立即截图保存证据,并及时向警方报案;最重要的是不要接听陌生人的视频通话请求,从源头上防范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