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马来西亚柔佛州昔加末及居銮星期天(24日)接连分别发生4.1级及2.8级地震,虽然地震没造成任何伤亡,但已引发民众关注。有历史资料指出,柔佛曾在1922年初先后经历两次本土地震,而昔加末今早的地震,震央就在当地附近。
尼克拉斯于本月13日发布的文章指出,柔州曾于1922年1月31日,发生5.4级地震,之后再于2月7日发生5级地震,当时在柔州造成一些轻微损坏。
马国专家解释,这类地震属于罕见的“板内地震”,震源并非位于板块交界处,而是出现在板块内部。
其成因可能与古老断层被区域应力重新激活有关,也可能与地表重量分布变化(如侵蚀与沉积)或地壳深处的流体运动相关。
另外,专家也说,虽然马国西马半岛整体地震风险较低,但并非“零地震区”,而包括首都吉隆坡在内的五个地区,都面临着地震风险。
专家:吉隆坡也属风险地带
专家解释,目前马来半岛已确认有四条主要活跃断层,分别分布在彭亨的武吉丁宜与乐芭、吉隆坡以及森美兰芙蓉。这些断层在过去10万年间曾经发生过地震,属于具潜在风险的地带。
近年马国曾出现不同震级的地震,就有专家纷纷指出,除了东马沙巴州,半岛有五个地区被列为高风险区,其中吉隆坡因距离武吉丁宜断层仅约50公里,被认为存在发生里氏6级地震的可能性。
其他位于断层带周边的高风险地区还包括森美兰州的瓜拉庇劳、霹雳的曼绒和天猛莪,以及登嘉楼的肯逸。
此外,印尼苏门答腊多次强震,也可能间接激活这些原本较不活跃的断层,导致半岛出现不同规模的地震。
根据专家,活跃断层若长期未释放能量,反而可能累积至未来发生更大规模地震,因此小规模地震属于正常且可预见现象,民众毋须过度恐慌。
发生地震反而更好?
据了解,武吉丁宜断层全长约120公里,因断层带较长,若发生地震,震级可能较高,其影响范围甚至可延伸至50公里外的吉隆坡和布城。
专家指出,作为活跃断层,武吉丁宜适度发生地震以释放能量属正常现象。若长时间没有地震反而可能累积能量,增加未来发生大地震的风险,因此当局必须提前做好防范与应对措施。
不过,地震的形成与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,断层所储存的能量性质至关重要。由于马国近年来才逐渐确认活跃断层的存在,目前仍需要更多研究与长期数据来支撑评估和预测工作。
从历史记录来看,马国过去较为严重的事记包括1976年沙巴拿笃6.2级地震、1991年沙巴兰瑙5.1级地震,以及2015年兰瑙6级大地震,当时更造成18人死亡,多个住宅与旅游设施严重损毁。
除了沙巴,西马半岛地区也曾出现过小规模地震,例如1984年登嘉楼州肯逸湖水坝4.6级地震,以及2008年彭亨州武吉丁宜3级地震。
在防范方面,当局已着手制定更完善的灾害预警机制。马国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透露,当地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(MCMC)正在开发天灾预警系统,未来若有灾害风险,系统可自动向受影响区域的民众发送警报,以便及时应对。
专家也提醒公众,应学习基本的地震应变知识,例如在建筑物内遇震时尽量寻找坚固遮蔽物躲避,并保持冷静,避免因恐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在地震安全方面,昔加末县署星期天通过社媒发布安全指南,提醒民众地震虽无法预测或阻止,但可以通过准备与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。
该贴文指出,地震本身并不可怕,真正的危险在于震动可能导致结构不稳的建筑物倒塌。
它也列出震前、震中与震后的防范步骤,包括识别家中易掉落的重物、准备应急包与重要文件、加固房屋设施,以及在地震发生时执行“趴下、掩护、稳住”的自保动作。